今天,中国与俄罗斯之间不存在领土争议,大家都知道这一点。然而,静夜史认为,作为中国人,这种“没有争议”的说法不该由我们自己提出,更不该由我们来界定。经过数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,中国的综合国力早已彻底超过了俄罗斯,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格局。而与中国签订边界条约的俄罗斯,历来并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国家。
彼得保罗要塞,坐落在涅瓦河畔,至今依然陈列着那份已经泛黄的《尼布楚条约》。当俄罗斯的导游满腔怒气地指责这份条约是“平等的中俄协议”时,展柜的玻璃窗映出了黑龙江对岸黑瞎子岛上的五星红旗。是的,那正是俄罗斯在2004年“自愿归还”的部分岛屿,面积是1929年张学良收复时的38%。在静夜史看来,这一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场景,正是四百年中俄边界争斗的缩影:当俄罗斯肆意践踏条约,甚至将其撕成碎片时,中国却将一纸协议视作神圣不可侵犯的承诺。
展开剩余66%静夜史认为,俄罗斯最显著的特点有两点:一是“贪婪无度”,尤其对他国领土的占有欲。二是轻易撕毁承诺,毫无信誉,许多时候,条约在俄罗斯眼中连厕纸都不如。
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,1689年《尼布楚条约》刚签订不久,沙俄的哥萨克骑兵就越过额尔古纳河,开始掠夺金矿;1858年《瑷珲条约》签订的第二天,穆拉维约夫总督的军队便占领了本应属于中国的江东六十四屯。撒切尔夫人的名言清晰地揭示了这一切的真相:“苏联可怕的地方,不是它的军力,而是它根本不遵守规则;它不仅不遵守国际规则,甚至连它自己定的规则都不守。”这种强烈的毁约基因,直到2001年签署的《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》时依然未曾改变,当时俄杜马议员日里诺夫斯基在众人面前愤怒咆哮:“给中国的土地够多了,一寸都不能再给!”
在静夜史看来,最具讽刺意味的,莫过于2004年俄罗斯归还黑瞎子岛的“庆典”。俄罗斯归还的174平方公里土地,只有1929年张学良派兵收复时面积的38%。当中国媒体高呼“和平解决边界问题”时,俄罗斯《生意人报》却揭露真相:归还的区域实际上是江水冲刷形成的滩涂,而地下矿产早已被苏联挖掘殆尽。可以说,俄罗斯的“慷慨”总是在掠夺之后,建立在彻底榨取对方资源的基础上。
如果俄罗斯真的关心中俄边界是否“没有争议”,它一定应当更加关注这一点。尤其是在俄乌战争爆发后,俄罗斯深陷泥潭,远东地区的防务形势更加严峻。对于俄罗斯来说,它迫切需要一个“不存在争议”的说法作为防线,但现实却是,作为强势一方的我们,反倒成为了这一说法的坚定支持者。
海参崴的俄太平洋舰队司令部,墙上的作战地图显示了令人震惊的数字:远东军区的坦克完好率仅为35%,苏
发布于:天津市美港通证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